各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43号令)、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实施意见》(赣教社政字〔2018〕18号)精神,根据学校《关于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校党字〔2018〕130号)文件要求,为进一步提升我校辅导员的理论水平、专业素养,促进我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经研究,现决定举办江西师范大学第七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人员
全体专职辅导员(不含学院副书记)、“1+3”辅导员(2019届研究生自愿参加)。
二、比赛时间
2019年4月—6月。
三、比赛安排
1.比赛流程。
(1)分为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赛为笔试(包括基础知识测试、网文写作),第二阶段复赛为案例分析,第三阶段决赛为谈心谈话和理论宣讲。
(2)比赛分为专职辅导员、“1+3”辅导员两个组,同步进行,分别排名。
(3)初赛(笔试)全体在职在岗专职辅导员、“1+3”辅导员参加。
(4)根据初赛(基础知识、网文写作)成绩,遴选50%参赛人员进入复赛(案例分析);根据初赛成绩和复赛成绩,专职辅导员组前20名、“1+3”辅导员组前10名进入决赛(谈心谈话和理论宣讲)。具体比赛时间另行通知。
2.比赛项目。
(1)笔试。基础知识测试采用闭卷方式进行,题型包括:单选题、不定项选题、改错题、简答题和论述题。主要考察辅导员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理解分析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知识测试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学校近年来建设管理发展的重要文件精神、校史校情,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党和国家以及其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重要文件等。网文写作不限字数,不限文体,主要考察辅导员理论素养、文字表达能力以及网络素养。笔试限时120分钟。
(2)案例分析。主要考察辅导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研判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理论学习应用能力。参赛选手现场抽题,围绕案例中的问题本质、解决思路、实施办法及相关启示进行阐述。参赛选手现场提前10分钟抽题,比赛限时5分钟。
(3)谈心谈话。主要考察辅导员对相关理论政策、学生特征、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了解把握及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能力。参赛选手现场提前10分钟抽题,根据题目要求,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开展谈心谈话,比赛限时6分钟。
(4)理论宣讲。理论宣讲环节主要考察辅导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等理论的学习宣传阐释能力,以及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的理论宣传阐释能力,注重考察理论宣讲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政策性、导向性。参赛选手现场提前30分钟抽题,抽题后可自带资料和草稿纸进行备赛,比赛时脱稿宣讲。比赛限时5分钟。
四、比赛规则
1.初赛:基础知识测试(80分)、网文写作(20分)。应参赛对象必须全体参加。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笔试的,本人需向学院分管学生工作领导提出申请,报学生处备案。未参加笔试及笔试不及格的,需参加补考。
2.复赛项目:案例分析(100分)。按照笔试成绩×50%+复赛成绩×50%的分数,两个小组分别取复赛人数前20名、前10名进入决赛。
3.决赛项目:谈心谈话(100分)、理论宣讲(100分)。决赛项目由若干名评委现场给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平均分数为选手单项比赛的最后成绩。选手的决赛成绩=(笔试成绩×50%+复赛成绩×50%)×40%+谈心谈话×30%+理论宣讲×30%。
五、奖励办法
1.根据参加复赛决赛人数成绩,本次比赛拟设专职辅导员组一等奖8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20名,“1+3”辅导员组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根据辅导员初赛参赛率、及格率及比赛成绩综合考虑,评选学院优秀组织奖10个。
2.参加此次比赛获奖者,学校将择优推荐参加全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比赛获省级一等奖及以上的,可直接推选为江西师范大学年度优秀辅导员候选人。
六、工作要求
1.各学院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把本次比赛作为提升我校辅导员队伍素质、展示辅导员队伍形象的一次重要活动。
2.全体辅导员要以此次比赛为契机,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赛事当中,认真备赛,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充分展现我校辅导员队伍的良好风貌。
学生工作部学生处
2019年3月26日
13号关于举行江西师范大学第七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的通知.pdf